收费停车场没有进场记录,凭什么收费?



在当今城市生活节奏飞快的背景下,停车难早已成为常态。而随着城市管理和智能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停车场采用电子化、智能化收费系统,以提高效率和规范管理。然而,近日在一些城市,不少车主却频频遇到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现象:收费停车场竟然在没有进场记录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收费。
这到底是技术漏洞,还是管理缺位?
许多车主反映,他们在离开某些停车场时被要求缴纳高额停车费,而当质疑收费依据时,管理方却无法出示进场记录。有的只是模糊的手工登记,有的甚至干脆没有任何进出信息,仅凭一张停车费收据就要求车主付款。
这类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暴露出部分停车场在数据管理和设施维护方面的混乱。一旦没有明确的进场时间作为计费依据,任何收费行为都显得缺乏合法性和可信度。对车主而言,这不仅意味着可能要为“虚拟时间”买单,还让人对整个停车管理体系的公信力产生怀疑。
从法律层面来看,停车场作为提供有偿服务的一方,应当具备完整的服务记录。没有进场记录,等同于无法证明服务开始,服务起始点都无法确认,又谈何合理计费?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知悉其接受服务的内容和收费标准。在缺乏记录的前提下进行收费,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不仅如此,部分停车场还将计费责任“甩锅”给设备故障或技术系统升级,但却从未公开告知用户相关问题,也没有备用方案,仍然照常收费。这种做法不仅不负责任,还极易引发纠纷甚至法律诉讼。停车场作为公共服务的一环,理应承担起透明、规范的运营责任,而不是“系统一坏,就让用户埋单”。
城市在发展,服务也要跟上。智能系统不能成为管理者偷懒的借口,也不能成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挡箭牌。停车场管理方应主动加强记录机制建设,确保每一笔费用都有据可依、有理可讲。否则,这种“凭空收费”的乱象只会不断消耗公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