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扣下低保本并领钱违法吗?



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低保政策在广大农村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低保本作为一种保障贫困家庭生活的重要凭证,承载着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然而,某些地方的个别村支书,却因权力的滥用,出现了扣押低保本并擅自领取低保金的现象,这一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那么,村支书扣下低保本并领取低保金,是否构成违法行为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低保本是贫困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凭证,是国家和政府对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补助措施。低保金的发放,是通过政府的相关部门审核,经过村级或镇级的负责人员发放给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因此,低保本的扣留和低保金的领取,是由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所严格规定的。
一方面,村支书是村委会的领导,肩负着落实各项政策、管理村务的责任。然而,村支书并不具备任何私自扣押低保本或领取低保金的权力。低保政策明确规定,低保金的领取权属于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而不是村支书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地方领导。若村支书通过职务之便扣押低保本并擅自领取低保金,显然侵犯了贫困家庭的权益,属于滥用职权。
另一方面,扣押低保本并领取低保金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相关规定。根据《刑法》第385条,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盗窃、挪用国家和集体财产的行为,构成贪污罪或挪用公款罪。即使村支书是基层领导,其违法行为同样要依法追究责任。如果村支书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未经过合法程序将低保本扣押,并自行领取低保金,显然存在严重的违法情形,可能构成犯罪。
此外,地方政府也有责任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与管理,确保低保资金的发放透明、公正。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很多地方已经通过设置专门的监督机制和举报渠道,要求村民能够及时举报基层干部的违规行为。这也是保障低保政策能够顺利实施,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