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书已下达,下一步你该知道的那些事



“我这边工伤认定书下来了,下一步做工伤鉴定。”如果你也正经历这样的阶段,那么接下来就该清楚工伤程序中最关键的一步——劳动能力鉴定,以及你在此期间的工资发放情况。
工伤认定书的下达,标志着你的伤害已被依法确认为工伤,这对后续一系列的工伤待遇领取、劳动能力鉴定乃至劳动争议的处理都起到了法律上的支撑作用。但请注意,认定工伤并不等于自动获得赔偿或待遇,它只是程序的第一步。
接下来,你需要申请劳动能力鉴定。这是确定你伤残等级和劳动能力受限情况的关键环节,通常由设区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你可以在工伤认定书下达后15日内申请鉴定,也可以等伤情稳定后再提交申请。这个过程需要提交医疗诊断证明、病历、影像资料等材料,因此准备充分、资料齐全会加快鉴定进度。
很多工伤职工在等待鉴定期间最关心的问题是:\“在工伤期间公司是否应当全额发放工资?”\答案是,视具体阶段而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规定,职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停止工作治疗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也就是说,在停工留薪期内,公司应当全额发放工资。这一期间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至24个月。
但如果停工留薪期届满、职工仍未恢复工作能力,那就不再由单位发工资,而是根据鉴定结果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伤残津贴等费用。
所以,“在工伤期间公司是否全额发放工资”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停工留薪期内,公司必须全额发放;超出这段时间的,则根据鉴定结果决定后续待遇。理解这些规则,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