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劳动合同却被“晾”着?你该知道这些维权方式



在职场中,签订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第一步,意味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法律认可。然而,现实中却不乏这样的现象:合同签了却不安排上班,劳动者陷入“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这时候,不少人疑惑:“想了解签合同后公司迟迟不安排上班,我应该怎么办?”
一、签合同就是正式雇佣关系的开始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一旦双方签署了劳动合同,不管是否正式到岗,用人单位都已经与劳动者建立了法律上的劳动关系。这意味着,公司对劳动者负有一系列义务,包括安排工作、发放工资、缴纳社保等。
如果公司在合同生效后迟迟不安排上班,却也不发工资、不缴社保,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反劳动法。
二、别被“口头解释”忽悠
很多公司在不安排上班的情况下,常用一些理由搪塞,比如“岗位还在调整”“等通知”“目前没项目先等等”。这些说辞听起来很合理,但如果拖延过久,可能暗藏用人单位的“缓兵之计”。
劳动者不能仅凭公司一句“等等”就长期处于不上班、无收入的状态,这种被动等待可能导致维权难度加大。
三、明确自己的权益与义务
签合同后,你并不是在“备选名单”中等待被挑中,而是有权利要求公司履行合同。你可以主动书面向公司提出要求,询问入职报到时间及相关安排。如果公司无合理解释且超过一个月未安排工作,建议保留沟通证据,包括微信记录、邮件、短信等。
四、可以主张工资和赔偿
若公司签约后长时间不安排工作,也未支付工资,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八十二条等相关规定,向公司主张从合同生效日起的工资。即使未上班,只要是公司原因导致劳动者未能履职,公司也应支付相应的报酬。
五、可向劳动监察或仲裁申请维权
当公司长期不安排上班、也不解决问题时,劳动者可以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仲裁申请通常需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尽早行动尤为关键。
维权路虽曲折,但法律不会坐视劳动者权益被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