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用我的户口贷款买车还不上款,我该怎么办?



近来,一则“儿子用母亲户口贷款买车后还不上款”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类似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作为父母,总想为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当“帮忙”演变成“担责”,就需要警惕了。尤其在贷款、签字、户口使用等问题上,一时的疏忽很可能带来沉重的法律和经济负担。
小王是一位刚刚工作的年轻人,看中了一辆心仪的汽车,但因为自己征信记录不够理想,贷款申请被银行拒绝。情急之下,他想到用母亲的户口来申请贷款。母亲一开始有所迟疑,但抵不过儿子的再三请求,最终同意了。贷款顺利批下,车也开上了,可短短一年后,小王的工作发生变动,收入大幅下降,车贷月供连连逾期。银行的催款电话随之打到了母亲的手机上,这才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挂名人”,更是“还款义务人”。
现实中很多父母并不清楚,“用户口贷款”实际上涉及到的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贷款”,这意味着承担法律意义上的债务责任。一旦贷款人(即户主)不能按时还款,将面临征信受损、财产被查封、甚至被法院强制执行的后果。换句话说,不论车是谁开的、是谁用的,贷款是谁还的,只要名字写的是你,法律追责时就会找你。
更令人头疼的是,这种家庭内部“借名贷款”往往难以通过法律途径划清责任。父母可能觉得这是为儿子出面“帮个忙”,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借贷协议或担保合同。而在法院看来,贷款合同写谁的名字,就认定谁是借款人。即使之后父母和子女之间有“还款约定”,也很难抗辩掉原始贷款责任。
此类事件反映出当代家庭理财和法律意识的不足。一方面,年轻人缺乏信贷规划能力,轻易举债消费;另一方面,父母对自己的法律责任认知不足,过度信任子女,忽视了风险控制。实际上,在亲情和责任之间找到平衡,需要的不只是爱,更是智慧。
处理这类问题时,父母可以先与儿子开诚布公地沟通,明确后续的还款计划;如确实无力偿还,可尝试与银行协商还款方案、延长还款周期或申请展期。同时,应尽快了解自己的法律地位,必要时请律师介入,以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