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为服务型制造行业的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



【法律法规网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服务型制造行业的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该指南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基本建立起能够支撑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标准体系,预计累计制修订20项以上服务型制造标准,覆盖从基础通用到核心要素、业务类型及融合业态应用等多个方面,以满足服务型制造健康规范发展的需要,并促进新模式新业态的快速发展。
服务型制造作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随着制造业企业的不断创新和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实现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的转型,以及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有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还能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为了推动服务型制造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指南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首先,鼓励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产业联盟和制造业企业等多方资源积极参与标准研制工作,共同推进标准的应用与实施,形成协调配套的标准群。其次,针对服务型制造跨行业、多领域的特征,引导和推动覆盖多行业多领域关键场景、关键模式的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的制定。同时,结合服务型制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索将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适时优化和完善体系架构,逐步形成具有适应性、科学性、先进性的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
此外,为了提升我国服务型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指南还提出积极参与服务型制造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服务“走出去”。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我国服务型制造行业与国际接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我国服务型制造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将有力推动服务型制造行业的规范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呼吁广大制造业企业积极参与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共同推动我国服务型制造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