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私自要求罚款,员工可以申请仲裁吗?



在一些企业管理中,公司常以“纪律处分”或“绩效管理”为由,对员工作出罚款处理。例如迟到一次扣50元,未按时提交报告扣100元,甚至有些公司动辄以“违反公司制度”为借口,开出上千元的罚款单。面对这样的“公司要求罚款”,很多员工内心疑问:这合法吗?我能维权吗?能不能走仲裁程序解决?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并未授权企业对员工进行直接罚款。公司可以依据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包括警告、记过、调岗等行政处理,但直接以货币形式进行处罚,属于违反国家强制性规定的行为。
现实中有些企业将这类处罚藏在“考核制度”或“绩效扣分”中,试图以“内部管理”名义规避法律风险,但这类做法一旦被仲裁或法院审查,大概率会被认定为无效。
如果员工因公司要求不合理罚款而权益受损,可以依法提起劳动仲裁。仲裁请求可包括:要求返还被扣款项、确认公司规章制度无效、甚至在严重情况下主张经济补偿金。尤其是在公司没有依法公示制度、未经过员工代表会议或民主程序的前提下实行罚款措施,更容易被认定为无效。
劳动仲裁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免费的,员工只需在发生争议一年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即可。在准备仲裁材料时,员工应尽可能保存罚款通知、工资条、聊天记录、规章制度文本等证据。只要证据链完整,仲裁机构往往会支持劳动者的合理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