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强调精准投放中长期贷款 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法律法规网消息】在近日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指引,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有市场需求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这一表述相较于去年四季度例会,更加注重贷款投放的精准度和科学性,旨在进一步优化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策略。
近年来,我国一直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投放,成效显著。制造业贷款总量快速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利率水平持续回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贷款占非金融企业贷款比重已从2020年的低点回升至2023年6月底的超过20%水平,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持续加强。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对于国家经济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环境中,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占比,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深化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央行与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 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明确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明确支持重点和任务目标,推动更多信贷资源向制造业倾斜。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有效需求不足是国内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因此,央行强调金融机构在投放贷款时要注重精准性,确保信贷资源流向有市场需求、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制造业项目。这不仅有助于避免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还能促进制造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金融机构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优化信贷结构,提升投放效能。对于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技术和新产业项目,金融机构应积极对接并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要切实防范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的风险,避免产业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把握好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在压降收贷方面要谨慎操作,避免对正常经营的企业造成资金压力。对于优质企业和项目,应给予持续稳定的信贷支持。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央行期望能够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提升服务质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