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发布 封堵大股东减持漏洞



【法律法规网消息】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股东的股份减持行为,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于近日正式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则。这些新规旨在通过严格管理,降低市场大规模抛售风险,从而夯实市场长期稳定的基础。
新颁布的《减持管理办法》保留了实践中运行较为成熟的核心条款,如大股东减持预披露要求、“爬行”减持比例限制等,同时针对减持监管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规范。该办法在保留原有成功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规范了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减持行为,全面封堵可能存在的规则漏洞,严格防范各类“绕道减持”行为。
《减持管理办法》以规章形式亮相,标志着减持监管法律位阶的提升,其权威性和约束力得到增强,市场预期更加明确。该办法与《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以及创投反向挂钩规定等共同构成了“1+2”的制度架构,使减持规则体系更加清晰有层次。
在具体内容上,《减持管理办法》主要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大股东减持的限制。首先,增加了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前的预披露义务,保障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增强交易公平性。其次,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减持行为与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分红情况挂钩,强化减持约束,避免损害投资者利益。最后,明确规定了大股东在重大违法情形下的减持限制,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效约束。
为了全面封堵“绕道减持”通道,《减持管理办法》从股东身份、交易方式、各类工具等角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规范。在股东身份方面,对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的一致行动人、离婚或解散分立后的各方持股等情形都提出了具体的减持限制要求。在交易方式方面,对协议转让、司法强制执行、质押违约处置等进行了从严规范。在各类工具方面,对转融通出借、融券卖出、开展衍生品交易等新型手段也进行了全面规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减持管理办法》的发布将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它将降低市场大规模抛售风险,为市场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它将促进上市公司股东更加关注公司发展和投资者回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同时,这也将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积极影响,增强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