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的救助病种增加至186种 湖南扩大出生缺陷救助公益项目覆盖范围



【法律法规网消息】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宣布,2024年湖南省出生缺陷救助公益项目再次扩容,将功能性出生缺陷的救助病种增加至186种,此举旨在将救助福利覆盖至更广泛的人群,确保更多患儿得到及时救治。
据了解,新增的救助病种包括全面发育性迟缓(排除获得性因素所致)、克罗恩病、心律失常、先天性白内障、各类器官组织恶性肿瘤等,这些疾病对于儿童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副处长李民意表示,此次病种的增加是基于对当前出生缺陷疾病谱的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估,旨在提高救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据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谢鑑辉介绍,自出生缺陷救助公益项目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仅2023年,湖南省就成功救助了2303名结构畸形和功能性出生缺陷儿童,共计支出3137.81万元。这些资金为患儿家庭减轻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也为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谢鑑辉副院长表示,湖南省儿童医院作为该项目的省级管理机构和湖南儿科医联体牵头单位,将继续发挥引领和桥梁作用,加强与各实施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同推动项目的实施,确保更多患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为三湘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此次救助病种的增加,不仅体现了湖南省政府对儿童健康事业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了社会各界对出生缺陷患儿的关爱和支持。未来,湖南省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救助机制,为更多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救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