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网,中国法律、法规、政策文库!
投稿 | 登录 | 注册

被培训机构诱导贷款报名,如何才能顺利退学维权?

法律法规网 作者: 来源 来源: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25-05-16 17:30:56

近年来,职业培训市场火爆,各类教育机构层出不穷。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被培训机构骗了贷款”成为不少学员维权的焦点。

小林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偶然在社交平台上刷到某职业技能培训广告,声称“零基础、零门槛、轻松月入过万”。出于对未来职业发展的焦虑,小林留下了联系方式。第二天,培训机构的课程顾问就打来了电话,一番热情话术之后,小林被引导签下了贷款协议,一边还未清楚课程安排和内容,一边贷款金额已经打入了机构账户。几天后,小林发现课程质量远远不如宣传,而且根本不适合自己,提出退学却遭到各种推诿,甚至被告知“贷款已签,无法退课”。

像小林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许多学员在报名时并未意识到,所谓“免息分期”其实是金融贷款的一种形式,一旦签约,即便课程无法满足期望,贷款合同依旧生效。

那么,被培训机构诱导贷款报名后还能退学吗?答案是可以的,但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步骤:

第一,及时取证。 无论是当初的电话录音、微信聊天记录,还是签署合同前后的宣传材料,凡是能证明你是在信息不对称、存在误导情况下签约的证据,都应妥善保存。特别是有关“包就业”“课程包过”“可随时退课”等口头承诺,一旦留存证据,将成为后续维权的有力支持。

第二,立即与平台沟通。 若是通过金融平台如分期乐、招联、百度有钱花等完成贷款,应第一时间联系平台客服,说明情况,申请冻结合同,并提供被诱导的证据材料。部分平台对于培训贷款设有冷静期,申请得当有可能中止合同执行。

第三,向监管机构投诉。 可向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协会、教育主管部门等进行投诉,特别是对虚假宣传、霸王条款、诱导消费等行为,有关部门可介入调查,责令整改。

第四,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 若协商和投诉无果,可通过律师函、仲裁或诉讼等方式主张合同无效或变更权利,追回已经支付的款项,并终止贷款合同责任。

培训机构骗贷退学并非无路可走,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时间保持冷静、理性取证并采取相应措施。不要因为对方态度强硬或合同条款复杂就自认倒霉。维权虽不易,但只要方法得当,仍有胜算。

新闻资讯

▪ 学业水平考试缴费怎么退 ▪ 举报老师不让上课:如何理性处理与维护教育公平 ▪ 如何起诉律师事务所?详细流程解析 ▪ 微信转错钱可以起诉吗? ▪ 精神分裂症医疗保险能报销吗? ▪ 因拔牙造成舌神经损伤,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 网络相亲平台诈骗,想要投诉应该拨打哪个电话? ▪ 腱鞘炎能否申请工伤赔偿? ▪ 公婆去世后,改嫁的儿媳能否继承他们的遗产? ▪ 小区出口与直行电瓶车相撞责任归属分析

法律法规

▪ 学业水平考试缴费怎么退 ▪ 举报老师不让上课:如何理性处理与维护教育公平 ▪ 如何起诉律师事务所?详细流程解析 ▪ 微信转错钱可以起诉吗? ▪ 精神分裂症医疗保险能报销吗? ▪ 因拔牙造成舌神经损伤,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 网络相亲平台诈骗,想要投诉应该拨打哪个电话? ▪ 腱鞘炎能否申请工伤赔偿? ▪ 公婆去世后,改嫁的儿媳能否继承他们的遗产? ▪ 小区出口与直行电瓶车相撞责任归属分析